2014年11月30日 星期日

2014/11/30 「快速辦別,搞定4種麻煩人物」

快速辦別,搞定4種麻煩人物

摘錄自:Cheers雜誌電子報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4/11/6
2009-06
Cheers雜誌105
作者:吳凱琳


Cheers雜誌電子報 - 20141130



職場如叢林,更要懂得察言觀色,才不至於踩到別人的痛處而不自知,甚至得罪小人、招來是非。

知名精神科醫師鄧惠文比喻,傳說中龍很溫馴,身上的鱗都是順的,唯獨龍的下巴有一片逆鱗,如果不小心碰觸到,牠就會暴躁地把你吃掉。 她詮釋看人的重要性說:「看人,進而懂人,也讓人懂你,可以避免看錯人,被傷害、被欺騙,同時也避免去傷害到別人。」

1. 流彈四射的重砲手

行為特徵﹕凡事看不順眼,帶有很深的敵意,看到任何人、事、物,總沒半句好話或好臉色,永遠只有惡言相向,或是脾氣暴烈地回應別人。

心理需求﹕有強烈的渴望要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,旁人應該依照他們的意思去做。同樣的,這種人欣賞的也是強勢、有企圖心、高度自信的人。

應對策略﹕

‧穩住你自己的情緒,並保持原有姿勢,不要因此坐立難安,眼神專注地看著對方,這有助於讓對方冷靜。

‧前幾分鐘的時間先讓對方說個夠,宣洩他的情緒。

‧等到適當時機再打斷對方。但不要意氣用事的急著辯駁,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說出對方的名字或頭銜,不斷重複,直到對方願意停下來聽你說話,這時再一一針對對方的質疑或問題提出解釋。

‧回答時語氣或態度要非常堅定,最重要的是展現專業與自信,太過放低姿態,只會被對方看輕。

2. 愛潑冷水的大反派

行為特徵﹕傾向於負面思考,性情悲觀,對任何人的提議最先想到的是可能的阻礙和失敗。他們總愛雞蛋裡挑骨頭,無論如何就是有辦法反駁。

心理需求﹕負面的思考習慣多半來自於過去不愉快或失敗的經驗,為避免再經歷同樣錯誤或痛苦,因此行事作風變得格外小心謹慎,總是想到最壞的情況。

應對策略﹕

‧面對這種人,最失策的做法就是試圖說服他們「事情沒有你所說或所想的那麼糟」,這只會陷入無止境的無謂爭論中。

‧你要做的是了解他們的疑慮,挖掘他們過去因為什麼樣的經歷導致今天的負面想法,而不是證明他們的想法太過負面。

‧消除疑慮之後,再提出你的想法,才有辦法讓他們聽進去,否則就等著吃不完的閉門羹。

‧假使好不容易說服他們接受了你的建議,先別高興太早,這時得順著他們負面思考的習慣,主動先說出這個決定可能的負面結果,並提出解決方法。

3. 惜字如金的自閉兒

行為特徵﹕不太表達意見,特別是當你問到他們的想法時,通常就是一片靜默,或者表示不置可否。他們最常出現的表情便是皺眉、眼神向下望,或是雙手抱胸。

心理需求﹕保持沉默的原因有很多,主要與心理壓力有關,可能是對自我沒信心或不擅言辭,不敢說出自己的意見,也可能是藉此表達被壓抑的憤怒情緒或無言的抗議。

應對策略﹕

‧你最需要的是耐心與時間,面對這類型的人,催促或提醒他們時間有限,只是火上加油,一點幫助也沒有。

‧如果他們還是選擇不說,與其空等,不如設身處地替他們想,然後由你先說出他們心裡的想法,即使不正確也無妨,至少可以讓對話持續進行。

‧在你替他們說出心裡想法的同時,可細心觀察他們的表情,除了立刻表示搖頭或否定表情外,當他們臉上出現一絲猶豫、沒有表示肯定或否定,或身體向前傾,就表示你所說的內容接近他們心裡所想的,可針對這點繼續追問下去。

‧如果嘗試過以上方法,仍毫無所獲,或對方表現出不耐煩,例如不斷看手錶、頻頻變換姿勢、摸耳朵或拉耳垂,那麼就別浪費彼此時間,不如改約下次見面時間。再糾纏下去,只會惹人厭。

4. 舉棋不定的機車族

行為特徵﹕這種人表面溫和有禮,卻猶豫再三,無法給你最明確或肯定的答覆。即使明知不可為或有問題,也不會當下提出來,而是含糊其詞,但往往到最後出現大翻盤,之前的溝通完全白費。

心理需求﹕一方面可能是他們希望被人喜愛,希望與所有人保持友善的關係,另一方面他們有太多其他的顧慮,很難有條理的思考,更害怕做出錯誤決定所要承擔的後果。

應對策略﹕

‧分析決策與不決策的利弊得失,讓他們了解定下決策後有哪些好處。

‧如果你察覺他們出現雙唇緊閉,或是玩項鍊和領帶等的動作,就表示他們焦慮或有壓力。你應該進一步,找出方法解除他們的壓力來源。

‧有時候對方無法做決定,是因為很難清楚思考,因此你可以把可能的選擇用白紙黑字寫下來,讓對方清楚而完整的看到,幫助他們釐清思緒。

‧一旦對方有了明確的決定,你可以再次強調這項決策的好處,增加他們的信心,避免他們又臨陣退縮。



2014/11/30 「大前研一 上班族20~50歲職涯規劃術」

大前研一 上班族2050歲職涯規劃術

摘錄自:Cheers雜誌電子報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4/11/6
2013-03
Cheers雜誌150
作者:蔡茹涵
Cheers雜誌電子報 - 20141130
圖片來源:楊煥世
你今年幾歲?在目前這間公司待了幾年?對往後10年的生涯,有任何確切的規劃或執行步驟了嗎?以上3個問題,在全球知名管理大師大前研一看來,正是決定你的職涯能否一帆風順、最後風光退休的關鍵。

歷經52歲卸任日本麥肯錫顧問公司總經理、投身政治運動、參選東京都知事(等同於東京市市長)失利等重大轉折之後,大前研一回顧自己長達25年的上班族生涯,撰寫了《後五十歲的選擇》一書,與讀者們分享自己對職場的種種體悟與觀察。

他指出,身為一名上班族,無論你正值20世代(指2029歲之間的人,以下類推)、30世代、40世代或50世代,對個人及公司而言,都代表著不同的意義。

因此,如果不能及早認清自己的年紀,正確判斷出每一階段的學習目標、並為接踵而來的挑戰預做準備,到了即將退休的50歲上下時,將不得不面對與同事們「命運大不同」的情景;如果大環境欠佳,還可能提早遭到資遣。

大前研一強調一個觀念:人生是連續不斷的過程。因此,你每個階段所採取的策略,都將大幅影響下個階段的表現。換句話說,唯有認真看待職涯中的每一段時間,年老後才能安然退場,擁有幸福的人生。

那麼,我們應如何掌握每個時期的學習重點,避免影響自身的未來發展?透過管理大師的經驗分享,面對往後數十年的職涯,你將能描繪出更加清晰的藍圖!

20幾歲時……你該拒絕「一個指令,一個動作」

大前研一認為,真正優秀的經理人,在20世代就會嶄露頭角,創造自己的事業。

他舉例,松下幸之助從12歲就開始做學徒,學習實務經驗,25歲時創立松下電器(Panasonic)。盛田昭夫少年就在家族事業中接受磨練,大學畢業後才創立東京通信工業(即後來的SONY)。藤田田在大學時代就成立貿易公司,日後更成功引進速食文化,打造出日本第一間麥當勞。

大前研一指出,這些成功經理人最大的共通點,就在於「不把自己視為一個上班族」,並且持續保有獨立思考的習慣。因此,他們不曾被繁重的例行公事所「馴服」,反倒藉機把握機會學習,挖掘出自己的才能。

一般而言,20幾歲的上班族多半離開校園不久。由於經驗不足,容易被主管質疑「有沒有聽懂我的意思?能不能順利完成我交代的任務?」

但是,當主管指示你「去做」時,你是否曾停下腳步、仔細思考為何要做?或者,有沒有更有效率的做法?如果只一味想著完成上司的囑付,長久下來,可能演變為一個指令、一個動作的行動模式,甚至因此讓你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。

以大前研一為例,他在取得博士學位返國後,即順利進入日立製作所(HITACHI)工作。當時,這間公司被尊稱為「世界的日立」,是日本最受尊崇的重點企業之一。

但是,在任職工程師的2年內,大前研一始終對高層放棄自行研發、由外國引進技術的取巧做法不以為然。由於多次進言無效,他在29歲時毅然離職,才因此找到更能發揮長才的舞台。

度過20世代的方式,將對你往後的職涯造成難以想像的影響。切勿人云亦云,以免你的獨立思考力悄悄溜走!

30幾歲時……你該全力以赴,遠離「魔之15年」

30幾歲,是最適合上班族全力以赴,一步步邁向成功的階段。

大前研一指出,無論待的是什麼樣的公司,在進入職場10年後,面對所有該學習的事物,不只是學會,更要完全精通、做到連自己都無法挑剔的程度為止。因為,這是上班族學習能力最強的黃金期,一旦過了這個階段,許多人就只能停留在原地了。

30幾歲的上班族,不僅累積了足夠的實務經驗,體力、精神、能力等各方面也都處於巔峰狀態。為達到理想目標,往往可以一天20小時以上全心投入工作,因此,這也是接手管理職務的最佳時機。

除此之外,這個階段另一項難能可貴的特質,在於「仍保有轉換跑道的可能性」。由於你的職涯規劃尚在起跑期,仍保有相當程度的餘裕,即便有心轉職,為「改變」而付出的代價也相對較小。

舉例來說,在離開日立之後,大前研一決定轉換跑道,進入麥肯錫顧問公司,投身陌生的管理領域。身為菜鳥、又得經常向年紀比他大上一倍的企業主提案,他總是比同事花費更多的時間反覆假設、實驗,甚至跑遍全國實地訪談,最後才充滿自信地整理出結論回報。

他甫出版就引起熱烈討論的第一本著作《企業參謀》,正是他在麥肯錫前3年的個人筆記集結而成。36歲時,他就正式升任為日本麥肯錫顧問公司總經理。

儘管擁有上述種種優勢,對30世代的上班族而言,仍有一個得特別留心的陷阱:避免陷入「魔之15年」!這是大前研一自創的詞彙,泛指自認為已熟練各種能力、不打算繼續學習、也沒有離職意願的階段。通常在35歲左右發生,並持續到離開公司為止。

他形容,此一類型的上班族已經喪失所有目標和上進心,每天的工作彷彿「只算減分的紙牌遊戲」,只盼不要被扣分即可。長久下來,和升遷之間的距離自然也日漸遙遠,只好安靜等待退休了。

40幾歲時……你該多觀察前輩,訂出「工作外的人生目標」

如果你已經步入40以上的年紀,不妨環顧周圍,想想那些與你同期進入公司的優秀同事們,如今人在哪裡?

大前研一指出,40幾歲的上班族應該正視現實了──在主管們的眼中,「值得升遷」與「留在原地」的職員名單,到了這個階段,已經再明顯不過。而隨著年齡增長,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。

那麼,如何避免面對這種情況?大前研一建議,與其空泛地想像自己的未來,不妨鎖定部門內一位令你「服氣」、年資又高於你10年左右的前輩,長期觀察他的職場生涯。他在公司最得意的時期是什麼時候?目前擔任什麼職務?處於什麼狀況?大家都怎麼評論他?

同部門的資深同事,是最值得你參考的觀察對象,因為你們身處在同一個環境,吸收著相同培養皿中的營養成分。觀察過程中,也許你會出現「要是他當時這樣做,現在會過得更好……」的想法。這些建議,請直接贈與你自己,因為資深同事的現狀,很可能成為你不久後的未來。

由於已經踏入職涯的中後期,大前研一給40世代上班族的另一個建議,是「找到工作之外的人生目標」。

就他個人而言,由於自覺身為知識份子,理應有一份社會責任,因此在49歲時創立了市民運動組織「平成維新之會」,開啟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運動,並在3年後毅然辭去麥肯錫總經理一職,參選東京都知事。

即使最後的參選結果不甚理想,但是勇敢踏出第一步,去實踐工作以外的人生目標,始終是大前研一口中「不曾後悔的選擇」。

50幾歲時……你該勇敢“Reset”你的人生

到了50幾歲,已經隱約可以看見職涯的尾巴,預測自己所能到達的最終高度了。

大前研一建議,在退休的前510年之間,上班族應該對自己的人生進行一次總盤點。這個行動隱藏著兩層意義:回顧過去努力的成績、審視未來30年想要的生活。

「人生過得幸不幸福,才是這輩子是否成功的判斷基準,」他強調。所以到了這個階段,一切都要從結果反推回來思考,什麼樣的事情令你幸福?此生有什麼重要目標還沒達到?

總盤點的時候,務必對自己完全坦誠。一旦發現「不做會留下遺憾」的事情,不妨勇敢“Reset”你的人生!這個動作,也等同於過去人生的「總結算」:一般來講,認真經營各階段職涯的人,此時往往能擁有比一般人更優渥的條件,依照自身意願,從容進行人生Reset

2005年,62歲的大前研一也勇敢Reset了自己的人生。自麥肯錫退休、離開政治圈之後,他不僅在世界各知名大學任教,更創立商業突破(Business Breakthrough)研究所,發揮所長,致力於培養更多企業管理人才。

現在的你,身處在文中的哪一個階段?在看完管理大師以自身經驗為基礎,為2050歲上班族分別擬定的職涯規劃術後,不妨也套用在自己身上試試。

只要循序漸進地踏穩每一步,擁有讓你充滿自信、每天都獲得滿滿成就感,最終順利退場的工作生涯,絕非不可能!

職涯兩階段,埋頭工作外的重點任務checklist

大前研一建議,上班族可把自己的職涯略分為兩大階段。2040歲為「目標衝刺期」,4060歲為「退休準備期」,兩階段的重點任務各有不同:

目標衝刺期(2040歲):

多提出一些大膽創新的想法「驚豔」你的主管,千萬不要自我設限!

多看新聞,適時捍衛自己的權益,也關心社會上的其他人都在做些什麼。

培養出不可取代的專業能力。這是獲得晉升的基本條件,更關係到能否由工作中獲得成就感,形成正向循環。

退休準備期(4060歲):

寫出「上了年紀後想做的10件事」,其中要包含5件室內活動,這樣即使體力衰退,也能持續維持,到老都要保有個人興趣!

盤點你職涯中最核心的一樣才華,持續加強它。萬一突然遭到調職或裁員,到下一間公司也能快速建立個人價值。

挑選適當時機,將自己長年累積的實戰經驗傳承給後起之秀,逐步為公司培養新生代人才。



2014/11/30 「獨家!2015年度EMBA TOP10排名揭曉」

獨家!2015年度EMBA TOP10排名揭曉

摘錄自:Cheers雜誌電子報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4/11/6
2014-11
Cheers雜誌170
作者:薛怡青

Cheers雜誌電子報 - 20141130
圖片來源:廖祐瑲
Cheers》雜誌最具口碑的EMBA年度報告,來到第13年,特地將調查對象擴大到已就讀EMBA與計劃就讀的兩大經理人族群,整合出他們心目中印象評價的前10名。在台灣市場飽和下,各校EMBA如何面對個人、教育、企業升級的三重挑戰?

清晨7點,鳴槍一響,號稱全台灣最多企業家與經理人參與的「第三屆全國EMBA校園馬拉松接力賽」,在政治大學操場開跑。著這些平常穿西裝、打領帶的高階主管們精神抖擻,個個換上運動服與球鞋,在10月陽光下奮力往前衝,很難想像他們的平均年齡可能在45歲以上。今年總共有來自23所學校的EMBA學員參與,將近千名的選手,可說是歷年來最大陣仗。

年底,正是各校EMBA展開招生的時節。一邊工作一邊念書向來不是輕鬆的事,讀書加上課餘活動,無一不需要過人的體力與意志力,才能完成EMBA學業,在工作、進修、生活上取得平衡。

今年,《Cheers》雜誌製作的「20153000大企業經理人EMBA評價調查」,特別將調查對象擴大到已就讀(正在就讀或過去讀過)EMBA與計劃就讀的兩大經理人族群,整合他們心目中的印象評價,得出Top 10排名。這項調查從2003年起開始進行,長期以來,已成為企業經理人最重要的EMBA就讀參考依據。

光環持續,台、政大穩坐前二

最新出爐的調查中,前3名排名仍舊維持去年順序,分別為台灣大學、政治大學、台灣科技大學。

不過,今年台大與政大在「就讀意願及推薦報考得票率」上僅些微差距。在「選校評價」10項指標裡,台大在「學校聲譽」、「與國際交流機會多」、「歷屆學生素質佳」指標都奪標,但在「與產業緊密結合,具影響力」、「課程符合需求與未來潮流」等指標的評價卻沒有太領先,顯示經理人對台大仍期望有更多與業界交流的機會。

此外,台灣科技大學蟬聯第3名,也贏得甚高的得票率。不過在「選校評價」上,同為技職體系的台北科技大學得分較高,表示有意選擇北科大的經理人雖然在數量上較小眾,但肯定度都很高。

3名之外,其他學校在總排名中各有消長。例如成功大學從去年的第8名上升至第6名、清華大學從去年的第4名下滑至第9名,此外,台北大學、中興大學則稍微後退,分居第1112名;東海大學則因得票率未達門檻,故不列入排名。

中央重回榜上,逢甲異軍突起

今年新進榜的中央大學與逢甲大學,中央從去年的第12名上升至第7名,逢甲更是首度進入Top 10排行榜。逢甲EMBA執行長李元恕表示,中部地區的產業聚落,包括傳統產業與中科園區的科技業,都是潛力市場。

中央EMBA執行長李小梅則表示,這兩年來,中央積極主打綠色經濟,發展各種海外參研、企業參訪,在產業類別上也打開多元性,都得到學生正面回饋。

此外,中央今年89月更參與EMBA商管聯盟北區聯合開課,每週其中一天讓學生到清大、台科大、政大上課,由該校老師授課。學生反應非常熱絡,不但可以一口氣接觸到4校的同學,更能比較不同學校老師的授課方式和內容。

至於下滑名次較多的清大,由於原本就偏向小班教學,可能影響口碑傳播的廣度。清大在「與國際交流機會多」的指標表現良好,排名僅次於台大,清大EMBA執行長洪世章表示,清大有兩岸的品牌優勢,近來經常與中國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、廈門大學、浙江大學交流,也帶學生到美國史丹佛大學參訪,讓學生有機會拓展人脈與國際觀。

熱門因素:地點、產學結合度

若以北中南各區域的經理人就讀意願來看,政大在北部地區得票率稍微領先台大,而交通大學成為第4名,應與台北校區的經營有關。在中部地區,政大也首度進榜。至於南部地區,除台大外,都集中成大、中山大學、中正大學、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等校,可看出企業經理人選校以工作地點相近的便利性為主要考量。

綜觀今年總排名,技職體系的學校表現出色。無論是台科大或北科大,在所處產業口碑、與產業緊密結合、具有實務、實作能力上,都備受經理人推崇。

北科大EMBA執行長范書愷指出,新世代的CEO不能只具備營利思維,不能只會內部管理,更要懂得如何將每一部份整合到所處的產業價值鏈當中。因此,北科大強調課程安排的彈性,台商雲集的中國東莞或泰國曼谷的泰達電現場,都是境外教學的實務課堂。

至於企業經理人,對2015年的EMBA有什麼期望?以下幾個現象,值得關注。

沒時間、幫助有限為最大障礙

總體來看,台灣EMBA市場飽合效應仍在,計劃就讀的企業經理人從去年的23.85%下降至今年13.20%,沒有計劃就讀的企業經理人,從去年的50.31%上升到62.27%。以就讀動機來看,「學習不同領域的運作與新發展」、「建立人脈」、「突破職涯瓶頸」為前3大理由。

而阻礙企業經理人就讀的因素,集中在「工作時間無法安排」、「已具備碩士學歷」、「對工作或經營幫助有限」(圖表8)。

雖然如此,對於已就讀或正在就讀的經理人,仍然肯定EMBA教育的價值。最大的收穫包括「學習不同領域的運作與新發展」、「建立人脈」、「解決經營管理問題」。另外,超過一半的經理人認為念完後對升遷、加薪有幫助。

開拓中小企業及創業者需求

對於市場競爭,元智大學EMBA執行長盧煜煬認為,中小企業的經理人或老闆仍有就讀需求。以元智來說,在桃園、中壢地區招收許多在地的中小企業主,從傳統產業、製造業、成衣業等都有。盧煜煬觀察,他們許多從學徒出身,後來年紀輕輕創業,隨著公司擴展或產業轉型,需要經營管理的專業知識。從大型企業走向中小企業,將是EMBA教育服務的另一個方向。

目前就讀元智EMBA的永暉地板總經理劉春輝表示,公司主要產品是環保木地板,就是因為在產品研發、銷售上遇到瓶頸,因而報考。經過一年多學習,劉春輝相當滿意從中得到的收穫,除了讓他自行創設環保健康木製品的專賣店,從B2B擴展到B2C市場,在招募人才上,也讓他了解如何培訓員工、管理人力資源與成本。本來只有10人的小公司,現在已成長至約30人的規模。

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線索是,一半以上經理人覺得念完EMBA後,增加了自行創業的機會。

境外專班魅力不減,兩岸雙聯學位卻降溫

今年調查中也發現,有35的企業經理人考慮就讀或已就讀台灣EMBA的境外專班,其中已經就讀的比例5.56%,比去年的4.07%高一些;依地點而考慮就讀的比例達20.08%,也比去年的19.82%上升。關於原因,以「建立跨國人脈」、「開拓視野」、「有國際觀」等為主,顯示企業經理人對國際化的需求仍相當強烈。

剛從政大EMBA畢業,目前自行創立一成美國際行銷的雷桂美,對念書期間能到國外參訪企業印象深刻。創業前,她曾是媚登峰品牌行銷副理,當初選擇念政大EMBA的全球企業家組,就是希望擁有跨國管理的格局。雖然沒有選擇就讀境外專班,但是她的確感受到國際化的必要性,而這部份從海外參研中受益良多;也讓她現在創業需要幫客戶到中國或其他海外地區舉辦展覽時,助益不少。

台大與復旦大學的合作,是台灣最早成立的EMBA境外專班。台大EMBA執行長謝明慧表示,透過上海、台北兩地上課,不但讓同學的人脈可深入中國,更透過不同的經濟、文化思維交流,了解中國企業文化,有助於高階經理人掌握中國市場與發展脈動。

隨著大中華地區逐漸成為世界經濟重心,達39.37%的企業經理人有意願就讀歐美大學在大中華的分校,或與該地設立的雙聯學位EMBA不過,有趣的是,詢問就讀地點時,有57.85%的企業經理人希望分校設立地點首選在台灣,其次才是上海,顯示經理人既希望有國際化的師資或課程,也有在地化需求的考量。

至於前幾年熱門的兩岸EMBA雙聯學位,今年卻發現多數經理人沒有就讀意願,花費時間長、學費昂貴都是考量。

洪世章指出,不只境外專班學費高,如果直接就讀中國的EMBA,學費更高。台灣EMBA教育的收費,相對中國仍較低,學校當然也希望聘請海外名師授課,但中國出得起昂貴的講師費,台灣卻無法負荷成本,這也是台灣EMBA教育市場面臨的挑戰。

挑戰:個人、教育、企業升級

EMBA教育到底是企業對人才、還是個人對自己的投資?事實上,近年來企業贊助員工就讀的比例並不高。只有35的經理人認為公司鼓勵員工就讀EMBA,有5成經理人認為公司不鼓勵也不反對,只要不要影響工作就好。EMBA轉為個人對自我的投資,在面對就讀選擇時,自然會更精打細算所花費的時間、金錢與效益。

台中四季藝術幼兒園創辦人暨董事長唐富美,目前正就讀逢甲EMBA,她是少數願意支持員工就讀EMBA的老闆。本身從事藝術教育,自己也相當熱中學習,唐富美認為,藝術教育需要大量的創意、創新思維,如果沒有不斷刺激、學習,增加跨界經驗,就無法為幼兒教育帶來更多新想法。

唐富美覺得,透過有系統的學習,跨界人脈交流、各式各樣的參訪,都讓她一面觀摩其他企業的成功經驗與商業模式,一面思考自己的經營管理。這段期間,幼兒園事業快速擴張,也讓唐富美透過就讀EMBA,找到事業上所需的專業人才。因為自己收穫甚豐,她非常鼓勵員工再進修,甚至主動補助主管就讀的部份學費。

台灣企業面臨轉型與全球化競爭,經理人肩負向上提升的重任。不管市場如何變化,誠如政大EMBA執行長黃秉德所說:台灣EMBA教育如何從旁助一臂之力,回應經濟與企業升級的課題,才是最終的關鍵,也才是學校的任務。而透過持續反映經理人的需求和期待,《Cheers》也希望透過這一系列專題報導,成為協助學校與經理人正向溝通的平台。

2015年度3000大企業經理人最想就讀與最推薦EMBA Top10 總排名

1. 台灣大學

2. 政治大學

3. 台灣科技大學

4. 交通大學

5. 台北科技大學

6. 成功大學

7. 中山大學

7. 中央大學

9. 清華大學

10. 逢甲大學

調查說明:

(1)20153000大企業經理人EMBA評價調查」係天下雜誌群調查中心於20140922日至1017日所進行之問卷調查,針對2014年《天下》雜誌3000大企業,邀請具備3年以上工作經驗、且擔任管理職之主管參與調查,扣除拒絕與未聯絡上者,共發出問卷予2,092家企業,為避免作假與人為因素干擾,由《天下》雜誌調查中心隨機抽出問卷與填答人進行確認,最後回收有效問卷數750份。

(2)EMBA排名方式,僅針對計畫就讀及已就讀EMBA之經理人進行統計,計算各校EMBA在就讀意願/推薦報考的獲得票數,以及十大構面評比平均分數。

每位填答者皆可選擇一至三所計畫就讀/推薦報考的EMBA進行細項評估,每所學校得票率必須大於2%,才計算進一步評估的分數,最終達到計分標準的學校共12所。計算方式為將EMBA得票率與十大構面評比平均分數分別標準化後相加,其中得票率之權重三倍於十大構面評比平均分數,據以進行總排名。

調查執行:《天下》雜誌調查中心吳挺鋒、張巧旻、鄧凱云;《Cheers》雜誌編輯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