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

2014/11/29 「時間煉金術 別再為工作瞎忙!」

時間煉金術 別再為工作瞎忙!

摘錄自: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14/11/25
2014-11-12 天下雜誌 560   作者:林宜佳

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- 20141129
圖片來源:天下雜誌
 公司不能保障我們一輩子,如果沒有自食其力的能力,就無法在社會上生存。這種話我們聽了很多,工作術或是讀書術的書籍也充斥在市面上。然而,現在大家最關心的是──如何在社會上生存下去?
 
《十年後不愁吃穿的人 一年後吃穿都愁的人》的作者──和田秀樹,畢業於東京大學醫學院後,擔任臨床心理學研究所教授及醫療經濟學講師。身為醫師的他,更實踐多年的導演夢想,執導的作品,獲得了國際電影節的優秀作品獎。

長年的自身經驗及精神科醫師的經歷,他逐漸發現得以在社會上生存下去的重要因素。

如何跳脫既有的觀念、給自己新的思考方式去面對末來,和田秀樹將引領讀者重新面對許多盲點,走出新人生。

以下舉出書中一則短篇,闡明作者對時間運用的看法。

對於不惜睡眠也要認真工作的態度,作者完全不以為然。

他以自身為例,同時經營三家公司、每年出版四十本左右的書籍、平日忙於雜誌專欄的撰文與演講、擔任精神科醫師與大學教授、每年要飛四趟去美國研習的他,其實每天睡覺兩次,午睡與夜眠加起來共有八個小時。

和田秀樹認為,將所有時間奉獻給工作,反而會讓工作效率變差。他提及,知名導演黑澤明就要求工作人員絕對不能加班。因為時間運用上要重質不重量。為此,作者為讀者介紹了兩個可以提升時間品質的概念。一是「換算金錢的概念」,二是「預估概念」。

私人時間 是可以換錢的

所謂「換算金錢的概念」,就是知道自己的時間換算成金錢後等同於多少。會賺錢的人,不會把自己的通勤時間、上班時間、下班後的私人時間等只看作是時間,而會將它看作是「能拿來換錢的東西」。

不管是誰,一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。善用這個資源並懂得從中獲利的,就是善於「將時間換算成金錢」的人。

你曾計算過自己的工作時薪等於多少嗎?若可以這麼想,浪費時間就是一種害自己工作時薪減少的行為。因此,處理不必要的事務只會花費掉寶貴的時間,造成損失。

和田秀樹不忘提醒讀者,要時常反問自己:「如果提高現在的工作效率,能不能讓自己的薪水增加?」以這種「將時間換成金錢」的角度思考,答案若是肯定,就值得去做。

一舉一動 開始計時

作者更進一步具體舉出,有效利用通勤時間,就可以將交通費賺回來的例子。

或許有人會認為,搭乘頭等車廂或商務艙太過浪費。若是坐在新幹線的頭等車廂裡看漫畫、昏睡,的確沒什麼意義。但如果把移動的時間換算成金錢,而這筆錢能支付交通費的話,那就有必要花這筆費用。想到必須轉搭幾次地鐵、搞得自己大汗淋漓才能抵達客戶的公司時,不如選擇坐計程車,在車上專心讀資料。如此,抵達時也能從容談判,獲得更好的結果。

另外,所謂的「預估概念」,就是去預估一天有多少的零碎時間,並利用每段時間去完成某些事項。這個預估概念的有無,馬上就可以將善用時間的人與不善運用時間的人區分出來。五分鐘的空檔、十五分鐘的空檔、三十分鐘的空檔是很不一樣的。

作者舉出,若是五分鐘的空檔,他會回覆電子信件、或是用電話回覆需要完整說明的內容;若是十五分鐘的空檔,他將閱讀雜誌裡的專欄;若有三十分鐘的空檔,他則會選擇小睡片刻。依此類推,像這樣擁有精確的時間預估概念,就能有效利用零碎的時間。

那麼,怎麼做才能養成預估時間的習慣呢?

每個人處理事情所需的時間都不同,沒有標準可言。也因此,只能自己找出適合自己的預估方式。請大家留意日常的每一個動作,掌握自己什麼動作需要花多少時間吧!

不善運用時間的人,只知道去剝削重要的睡眠時間,導致注意力與體力不佳,最後使得效果變糟,也沒有額外的時間投資自己。

愈忙的人 愈懂得調配時間

「光本業就讓我忙得不可開交,怎麼還有可能撥出時間來自我投資!」許多人會這麼認為,但實際上,愈忙的人愈懂得調配時間,愈能交出好的成績。忙到幾乎沒有自己的時間時,就會迫使自己不得不調整生活方式。

所以,在某段期間集中精神進行某種自我投資是相當重要的。潛移默化下,不僅能提升學習速度,也能讓自己更清楚該如何調配時間。

拉遠來看自己的經歷後會發現,真正發揮意義的,是那些「辛苦時光」。「自我投資」的意義,就在於訓練自己如何學會善用時間。

而且,在這段學習調配時間的時期,歷經嘗試與挫折,然後修正,辛苦的也就只有一到兩年的時間而已。之後自己花費的任何時間,都可以收到雙倍的效率了。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