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

2014/11/25 「太平洋時代來臨 中美勢力反轉」

太平洋時代來臨 中美勢力反轉

摘錄自: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14/11/24
2014-11-17 Web only  作者:經濟學人
天下雜誌每日報電子報 - 20141125
圖片來源:鍾士為
 中國崛起和美國相對衰弱帶來的敵對和懷疑,為太平洋區域的未來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。
 
四個世紀前,太平洋是全球經濟的中心。銀礦從當代的墨西哥,透過馬尼拉運往中國,以支撐價值下滑的中國貨幣;甜薯、玉米等作物也從美洲來到中國,支撐中國那爆炸的人口。

在此同時,中國的絲綢、瓷器,也透過美洲大陸運往歐洲。而在全球重心轉往大西洋之後,太平洋成了靠槍砲強制推動獨佔貿易之地。自那時開始,各界就一直視太平洋為「機會之洋」;現在,太平洋的機會來了,為什麼?

主因在於商業。1970年代開始,美洲與亞洲間的貿易已讓大西洋難以比擬。半世紀以來,美、日及現在的中國間的工業實力拉据戰,讓數十億人得以脫離貧窮。

這股動能亦展延至環太平洋地區;東亞、包括東協國家在內,成為全球整合性最高的工廠,產品在邊界來回流動,最後再送至歐美。亞洲很快就要成為拉丁美洲最大的貿易夥伴;中國與拉美間的雙向貿易流快速成長,近幾年,中國的拉美投資額亦高於非洲投資額。

然而,貿易不一定能為太平洋帶來太西洋在戰後時代發展的價值。1941年的大西洋憲章,避免領土侵略、促進自由貿易和航海自由。布列敦森林體系由大西洋帶領,太平洋也沒有與北約相似的組織;反之,太平洋彷如強權、民族主義和爭議性歷史的戰場。

不過,太平洋或許沒有共同價值,卻也不缺共同興趣;在這裡,權力大多出自財富而非階級,太平洋國家也是新想法和新技術的早期使用者。漫長的帝國主義歷史,也讓這裡偏好協商而非明確規範。

當然,中國崛起和美國相對衰弱帶來的敵對和懷疑,還是為太平洋蒙上了一層陰影。中國聲稱「近海」礁島的主權,讓許多不安鄰國靠向美國;在此同時,美國則提出了「轉向」亞太等政策,並試圖建立跨太平洋夥伴(TPP)貿易協定。

不過,貿易應該用來團結、而非分裂太平洋;美國應該鼓勵中國加入TPP或相似自由貿易區的協商,建立兩強都有能力影響規則的跨太平洋機構;唯有如此,太平洋的未來才會和它的名字一樣美好。(黃維德編譯)

©The Economist Newspaper Limited 2014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