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4月9日 星期三

2014/4/9 「顏擇雅:年輕世代該怎麼看中國?」

顏擇雅:年輕世代該怎麼看中國?

摘錄自:天下雜誌電子報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4/4/8
2014-04-02天下雜誌 544 作者:顏擇雅

天下雜誌電子報 - 20140409
圖片來源:天下雜誌

什麼構成拚與不拚背後的原因?如今,根本沒有所謂的兩岸競爭力。真正的競爭力只有一種,就是全球競爭力。

年輕世代反服貿,經常受到「幹嘛怕競爭」的質疑,背後潛台詞就是:草莓才反服貿,反服貿就是一代不如一代。

然而,中、老年世代當年大舉西進,樂於與中國人競爭,卻是歷史條件使然,與膽識無關。文革期間,對岸的中學、大學教育曾停頓十年,造成知識技能大缺口。二○○○年入世之前,大陸職場也瀰漫一片大鍋飯心態。當時台灣人要在那邊吃香喝辣太容易了,根本勝之不武。

何況,年輕人競爭力如果降低,恐怕也是西進種下的因。競爭力是需要機會磨練的。偏偏中國廉價勞工曾提供一條提高獲利的捷徑,致使台灣產業多年懶於升級。產業沒升級,就限制住年輕人的磨練機會。明明是中、老年世代的選擇,造成經濟空轉,矛頭卻指向年輕人說一代不如一代,這是得了便宜還賣乖。

反方:我沒有一代不如一代的意思,但中國大陸崛起是事實。因此,年輕人除了迎向兩岸之間的競爭,已別無選擇。

問題來了:中國大陸有以台灣為競爭對手嗎?台灣是他們統戰的對象、學習的對象。但講到競爭,中國一向只以美國為對象。

當然,對方不拿我們當對手,我們也可以拿對方當對手。但這樣有何好處?挑對手不是應該挑強者,一如中國挑美國?挑人均GDP比較低的中國為對手,除了幫助中國進步,有何其他意義?

反方:競爭又不是比人均GDP,而是比努力、比才能。看對岸的大學生多拚,年輕工作者狼性何等堅強。

那為何不想想,拚與不拚的背後原因?中國大陸那邊很拚,是因為年輕世代普遍以為自己比上一代幸運,想好好把握這「百年難得機遇」。台灣這邊卻相反,不敢再立志追夢,才變成「小確幸世代」。

反方:正因為不拚的原因是機會寡少,我們才應該向對岸多爭取一些「百年難得機遇」的大餅。這樣兩岸之間就會有一大堆競爭。幹嘛怕競爭?

這就回到剛剛的問題:這競爭有何好處?更多資源、人才流向對岸,會不會害台灣經濟繼續空轉?對岸資源、人才流向台灣,是活絡我們的經濟呢,還是只想取得技術?

何況,年輕人到對岸,看到幅員如此廣大,市場如此複雜,變化如此快速,難免會目不暇給,日日都長不少見識。但這時應該自問,這樣換來的競爭力,是真的競爭力嗎?

舉例,在大陸,即使完全合法的事業,也要經過地方政府審批。要拿到審批,就必須搞懂許多潛規則,打通許多關係。如此十年,足可養成博士級的「審批取得力」。但這能力離了中國,有何用處?

因此我認為,了解中國大陸雖重要,年輕人卻不該把心思放在兩岸競爭力。或者說,年輕人應該認清:根本沒有所謂的兩岸競爭力。真正的競爭力只有一種,就是全球競爭力。(作者為雅言出版社發行人)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