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4月16日 星期三

2014/4/16 「王金平——錢與權 成就藍綠共主」

王金平——錢與權 成就藍綠共主

摘錄自:天下雜誌電子報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4/4/15
2014-04-16天下雜誌 545 作者:林倖妃、鄧凱元

天下雜誌電子報 - 20140416
圖片來源:劉國泰
王金平與馬英九,彷彿是站在人情與法治的兩個極端。去年九月以來,馬王數度交鋒,政局震盪不安。王金平以綿密的利益結構和關係網絡,打造舉足輕重的影響力。這是否也意味著:台灣的政治現實,依舊是人情高過於法治?

他的每次出手都很精準。

四月六日,立法院長王金平在藍綠兩黨將近三十位立委的簇擁下,發表六六四字的聲明後,步入已經遭學生佔領二十天的議場。

學生旋即決議在四月十日「出關播種」,結束台灣在一九八七年解嚴後,規模最大、時間最長的太陽花學運。

深知其中奧祕的人都感受到,這齣連演二十四天的大戲,神似美國電視劇《紙牌屋》(House of Cards)。劇中以白宮和國會內鬥為主要場景,充滿黑箱操作、幕後交換和錢權交易。

對照台灣的政治現實,台版的《紙牌屋》也正在上演。

從內政委員會召委張慶忠三十秒通過服貿,學生衝進議場、發動學運,總統馬英九要求王金平動用國會警察權,王金平回應這是治安問題;國民黨團貫徹黨主席馬英九的意志,導致朝野協商六度破裂,甚至傳出王金平一度動怒,「你們是要把責任推給我就是了。」

黑箱操作、權力鬥爭,有政治嗅覺的人都聞得出,在這場搶救國會戲碼背後,是繼去年九月爆發馬王政爭後,再度開展的腥風血雨。

朝野立委、反對黨、參與學運學生和群眾,乃至於媒體,全都成為配角,在劇情脈絡下,各自站上舞台。

服貿爭議 關鍵在馬王

「服貿爭議無法解決,除了台灣充斥恐中、反馬情緒之外,背後關鍵就是馬王鬥爭,」對國際情勢和兩岸有深刻觀察的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,直指核心是馬王無法合作共同面對。

蘇起用太極的陽與陰,形容馬王。馬英九重理念、講法治;王金平講人脈、重協商,猶如陽、陰兩極。大部份政治人物多少兼具兩者,但這兩人是處於理想和現實的兩個極端。

「陰陽若能調和,才能成就太極,」蘇起語重心長,陰陽合,對國家就是福。但馬王之間,卻始終存在無法消弭的鴻溝。

「在馬英九眼中,王金平是最大的利益團體,他要打破共犯結構,」一位政治觀察者直言,圍繞在王金平身邊的,除了人情,就是利益,不免讓他成為利益團體的代表。「大部份的人都說不出王金平的理念是什麼,」蘇起形容。

回顧王金平從三十四歲參選立委,縱橫國會近四十年,始終是選舉常勝軍。從一九九九年晉升立法院長,掌權長達十五年,盱衡當今政壇,稱他為台灣最具影響力的政治人物並不為過。

尤其在王金平主導下,一九九九年建立朝野協商制度後,他更是集權、錢於一身。「送到朝野協商的議案,院長掌握最後裁決權,」一位國會助理觀察。

走入立法院,沿著走道的紅地毯,拾階步上二樓,院長室隔壁的宴客廳內,足以容納二十人的圓形宴客餐桌,就是朝野協商的主戰場。

在王金平的右側,坐的是民進黨總召柯建銘以及書記長等人,左側除了政府首長官員,就是國民黨團立委。沿著牆邊的椅子和沙發上則坐滿國會助理。

門邊往往站滿守候的部會首長和官員,等著隨時進入說明。

不論是預算或是法案,王金平是最終裁決者,集大權於一身。審查預算時,「幾乎是每三秒過一個案子,」一位經常參與的助理說,所有刪減預算案,王金平都會用慣用的台語,「好啦、好啦,讓伊過啦,」提案立委沒及時出聲就過關。

雖然態度上對行政部門護航居多,但對受矚目的法案或是爭議案件,他會給予朝野雙方充分辯論空間。

一位民進黨立法委員表示,大家都說政治協商是黑箱作業、利益交換,但政治協商是讓小黨有機會爭取法案,如果動用表決,就是大黨贏者全拿,王金平的好處就是不論大小黨,都可以on the table(上桌),」他指出。

檯面上藍綠人馬交鋒廝殺,檯面下的利益也在流動。「他在政壇累積四十年的人情,何時還?就是在重大事件發生時,」一位王金平的親信幕僚坦言。所謂的重大事件,不外乎國家政策或是預算審查。

立法院的「萬應公」

而有能力在關鍵時刻發揮影響力的,當然是財團和企業主。他面對的通常是六大工商團體,「六大工商團體會彙整產業需求,就沒有圖利特定企業的問題,」幕僚解釋。

事實上,王金平能成為藍綠都服氣的「共主」,靠的不僅是對議事的純熟,還有他對人情世故的練達。

所謂人情,表現在選舉,他將所有立委當作選民服務,跑遍全台助選並調度資源。除了藍委多數曾受過他的挹注,同時他也接受綠委的請託協助。

二○一二年,當時馬英九總統一手扶植、最有可能取代王金平的國民黨大黨鞭林益世參選立委時,王金平不僅鼎力相助,還掏腰包做民調,提醒他要注意首投族的投票傾向。

王金平在立法院能搏得「萬應公」,絕不是浪得虛名。「選舉時幫忙找人脈和錢脈,院長義不容辭,」認識王金平超過四十年的友人說。

但不用還嗎?「當然是有來、有去,」他說,只是何時還,盡在不言中。

透過在企業財團和政黨派系之間的穿梭調度,為王金平架起綿密的利益結構和關係網絡。

今年已經七十三歲的王金平,或許是他的世代中,少數仍留在政壇上的傳統政治人物。

利益交換 累積人脈


從台大社會系退休的社會學家葉啟政在他的口述自傳中,對台灣民主的觀察有段深刻的描述:「台灣從西方學來、透過選舉所呈現的民主分權制度,只是一個獲得正當權力的形式;權力的獲得和運作過程,卻依舊是依循中華傳統的形式法則──講究人情與關係。」

他認為,在台灣這樣的政治文化環境下,能擁有權力的人,基本上是最懂得民主政治體制之現實運作的人,也是向現實的行事理路靠攏的「政客」。從王金平捲入柯建銘關說案看來,直到今天,台灣的人情主義仍是佔了贏面,超越法治。

王金平深諳政治,除了是妥協的藝術之外,要在立法院複雜的生態中求生,甚至發揮龍頭的功能,絕不是光靠職務或職權就足夠。除了在藍綠間彼此考量中,找出共識,更重要的是「非正式的影響力」,也就是人情或人際關係,而這些全都靠有無或無形的「資源」,利益交換累積而來。

從王金平的從政之路,或許可以看出他向現實靠攏的端倪。

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畢業的王金平,從事教職短短一年,即回到高雄路竹跟著家族從商。一九七五年,因為當時高雄縣白派掌門人林淵源大力提攜,讓他以超過十九萬票之姿,一舉拿下第二高票,當選立法委員。

倚恃派系起家,王金平在立法院同樣拉幫結派。一九八二年,他和剛當選立委的國泰集團董事長蔡萬春之子蔡辰洲、立委劉松藩等人,組成十三兄弟會。

固守財政委員會的十三兄弟會,聯手通過頗具爭議性、被認為有利於台北市第十信用合作社的「銀行法修正案」。而十信一直都是由國泰集團蔡萬春家族擔任理事主席。

十信超貸案在一九八五年爆發後,王金平也因為和蔡辰洲合作的土地開發案告吹,以致向國泰信託借貸的十億元周轉不靈,又牽連扯出十三兄弟會醜聞,遭輿論撻伐,不但法院依票據法判刑六個月,政治生涯也跌至谷底。

但他卻能置之死地而後生。在未獲國民黨提名下,憑藉白派支持,再度當選立法委員。

細數十三兄弟會成員,只有王金平碩果僅存,屹立政壇,其他人不是已經過世、潛逃國外,就是官司纏身。

決策智囊團 馬不如王

在他幾度遇難時,無不靠著友人獻策和幕僚精準的判斷,扭轉乾坤。

以九月政爭為例,總統馬英九召開記者會指控王金平關說時,他人正在馬來西亞為女兒舉辦婚禮,苦於困在網路和電訊都不通的小島上,無法獲知明確訊息。

「當時我們六到八人,關在一起密集開會,」一位接近王金平的重要親信回憶。參與的人除幕僚之外,還有來自企業界和政治圈的人,隨時緊盯對手出招並研判情勢。

這次學生佔領議場,馬英九公開指名、要求王金平出面處理,王金平的回應屢見機鋒,「他的幕僚等同是資訊平台,各種聲音都會進來,」一位媒體觀察者指出,不同於馬英九的決策圈子小,王金平是各種不同政、商、學領域的交集。

從九月政爭到太陽花學運,為王金平處理紛爭的幕後關鍵人物是立法院秘書長林錫山。

林錫山是前立委,也是彰化紅派大老林炳森的兒子,二十八歲就當選立委,當時林炳森以託孤的心情,拜託王金平「好好照顧這個孩子」。

王金平也信守承諾。

曾經擔任三屆立委的林錫山,在一九九八年意外落選,王金平以院長之姿延攬擔任秘書長。

在馬王過招時,林錫山蒐集各方意見,做出精準的政治判斷,乃至於字斟句酌、字裡行間處處見機鋒的聲明稿,也是由他做最後定稿,向外界形塑出一個兼具格局和視野的王金平。

如果王金平看電視劇《紙牌屋》,他應當會對其中一句經典台詞,感到心有戚戚──金錢就像是速成豪宅,十年後就逐漸分崩離析;權力卻是能屹立百年的古老石砌建築。

馬王之爭,何時了?

他深知權力,才是最真實的力量來源。這也是在最高權力機關掌舵的國會議長王金平,在剩下兩年任期內,必須面對的課題。

而馬王之爭,也將使台灣未來兩年政局持續動盪。

內有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對黨的控制愈來愈強,外有人民對國會、對代議政治的不滿,開始用行動表達。

百年後的歷史會如何記載這一頁?

王金平或許知道,金錢和權力,在歷史面前,最終仍須低頭。

不論他想望的是總統或黨主席大位,他的價值和定位,卻是立基在他能否啟動國會改革;而首當其衝的是,他慣以利益分配主導、廣被詬病為黑箱作業的朝野協商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