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4月20日 星期日

2014/4/20 「從小助理到筆記女王」

從小助理到筆記女王

摘錄自:Cheers雜誌電子報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4/4/17
2014-04
Cheers雜誌163
作者:楊倩蓉

Cheers雜誌電子報 - 20140420
圖片來源:廖祐瑲 
說到助理,一般人眼中,不是把它當成過渡性質的跳板,就是視它為一個幫主角處理行政瑣事的「配角」,自我價值不高。既然如此,自然也不會有人想到,原來把助理這個工作做到最極致,竟然還可以創造出第二份收入。

這就是筆記女王林珮玲(Ada)的真正身分:大學教授助理。白天,她忙著將教授老闆交代的任務,從開會紀錄、論文整理、研討會舉辦,到行程表安排,透過筆記分門別類,處理得井井有條;夜晚,她則把這項幾乎長達20年的工作心得放在部落格上,教人如何活用筆記術,至今點閱率超過150萬次以上。2010年,她更被出版社相中,相繼推出系列著作《筆記女王的手帳活用術》,不僅擠進博客來百大銷售排行榜內,創下佳績,版稅收入甚至讓她3年就還完房屋貸款,收入超過白天正職。

更難得的是,她的教授老闆——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教授黃聖杰稱讚林珮玲為「不可取代、可靠度最高的助理」。對於她在正職之外開拓出「第二事業」,不僅鼓勵,甚至比她還開心地說:「她並沒有因為副業而荒廢工作,甚至把從副業學習到的東西回饋到正業上,這是好事。」

究竟,林珮玲是如何透過看似再平凡不過的助理職務,練就一身本事,因而創造出第二份收入的曲線高峰?

選擇擴大能力的「舒適圈」

光是甘心做助理工作這麼久,林珮玲這一點就令身邊不少人覺得不解。眼見同輩朋友逐年功成名就,林珮玲也曾經面對旁人質疑的眼光,但她卻不為所動,反而為自己的工作引以為傲。

她說:「我很了解自己的個性,我是個不喜歡做決定的人,所以適合做助理。」正因為認識自己,所以她省下好高騖遠的時間,把眼光投注在手上的工作,並開始思考:「與其跳脫舒適圈到不熟悉也不擅長的領域,何不擴大自己的舒適圈?」意思就是,怎麼樣可以把自己唯一會的本事做到最好,而且愈做愈駕輕就熟?

1994年進入成大擔任助理,一開始,林珮玲跟其他人一樣,對於這份看似簡單、其實細節又多又繁雜的工作感到困擾。但是她跟別人不一樣的是,一般助理對工作通常是「兵來將擋,水來土淹」的被動因應,她卻習慣從「如何解決問題,下次不要再犯同樣錯誤」的積極態度著手。

工作發現筆記妙用,自我升級

為了避免重複犯錯,她開始隨手記錄日常工作上發生的大小事,也就是這時起,她發現筆記本的妙用;一本年度手帳,除了可以按照上面的日期依序做好最基本的時間管理外,還可以把隨手記錄的紙張用打孔機打孔後,夾在筆記中,不怕臨時要找卻找不到。

從此,林珮玲開始不斷開發筆記本的多重功能,除了工作外,如何將私人日誌、理財紀錄、心情日記、未來計劃,全部記錄在一本筆記本內,方便隨時書寫。

她更研究出各類標註方式,甚至將買來的手帳筆記,重新改裝成自己需要的格式,像是為內頁畫上新的表格線條,利用透明塑膠資料夾作成內袋等,讓筆記本上的公私大小事,都能一目了然,毫不混亂。

把這些筆記術內化為生活習慣後,林珮玲發現,自己在工作上愈來愈有效率,組織能力也愈來愈強。過去令人頭痛的國際研討會籌辦,現在她輕鬆地列出一個清單,大家各司其職,只要按照時程表去做就好。

工作上有了餘裕,她更不斷升級相關能力:報名參加各類進修課程,從3C產品用法、電腦防毒與維護、電腦繪圖、簡報術、延伸到各種最新的雲端應用,讓自己的筆記術也可以跟著各種科技與新工具與時俱進。

把助理做到「熟能生巧」,大賣4本手帳書

2008年,朋友鼓勵她開部落格分享經驗,她開始公開多年來日積月累的筆記整理經驗,沒想到引來廣大回響,粉絲們紛紛奉她為「筆記女王」。除了彼此交流最新的手帳整理心得外,她也開始受邀演講,第一手傳遞各種手帳使用心得,因此引起出版社注意,至今已出版4本有關做好手帳的工具書。

林珮玲從來沒有想過,自己竟然會無心插柳柳成蔭,為自己創造了另一個舞台,伴隨而來所增加的收入,更為她解決原先在房貸壓力下的拮据生活。

回顧當初,林珮玲說,她極力發展多功能筆記的理由很簡單:「要做,就要做最稱職的助理。助理的角色是門神,而不是看門狗。」她很認同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杜書伍曾說過的一句話:「熟悉不等於能力,如果能進一步精進到『熟能生巧』,這才是能力。」

對她而言,也是如此。與其半吊子到處學不同的本事,然後投石問路看哪一個本事先開花,還不如把自己最擅長的事做到最好。她也的確做到了,做到教授老闆出去時提到她,都引以為傲。

誰說建立雙料生涯,多元收入,一定要大費周章?無需千里尋覓,只要一個念頭的轉換,意外的機會自然開啟。就像林珮玲,小助理照樣也能成筆記女王!

老闆觀點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教授黃聖杰:我的助理是T型人才

「她的本事就是幫我解決所有問題。」黃聖杰邊說,邊指著自己井然有序的研究室。這才發現,一般教授研究室多半充滿堆積如山的資料,但是環顧周遭,無論是高至天花板的書櫃到成排的矮櫃,或是幾張電腦桌,全部都井井有條地用紙箱與資料夾排好,絲毫不紊亂。

黃聖杰除了授課外,還接了許多大大小小的研究案,三不五時更得到經濟部等各部門去開會,他常常隨手把拿到的資料或是紀錄往桌上一扔,以後臨時想到時,只要問林珮玲,就算是陳年資料,她也一定能立刻找出來。

黃聖杰拿著一個大資料袋,指著上面的鉛筆字說:「每天,她會把行程表輸入我的手機,如果當天有會要開,她不僅事先把資料整理好,放進資料袋內;連資料袋,她都特別選我要開會的部門使用過的,然後在上面再註記時間、地點跟開會內容。這等於是雙保險,我只要拿這只資料袋出發就好了,比別人都準備得充分。」

因為想看的書籍、想瀏覽的資訊太多,時間常常不夠用,林珮玲都一一幫他閱讀,然後做好筆記,甚至標記重點,隨時傳送給他。

「什麼是T型人才?她就是最好的典範。做事方法好不稀奇,重點是她會觀察別人遇到的問題,然後主動解決。

她會廣泛地吸收需要的知識,連日文都去學,碰到我看不懂的日文專業名詞,她就幫我翻譯。我鑽研3D列印,她就大量閱讀相關資料。自己的能力紮根愈來愈深,最後成為我不可或缺的助手,」黃聖杰說。

問黃聖杰,現在如何看待助理的第二個身分?黃聖杰說:「她去演講,我都不會講什麼,因為她已經把工作做到萬無一失。」語畢,又額外加了一句:「她現在的演講行情比我高,我寫了30幾本教科書,還不及她寫的幾本書版稅多!」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