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4月10日 星期四

2014/4/10「NPOchannel搭起網路勸募橋樑」

數位時代 

NPOchannel搭起網路勸募橋樑

摘錄自:數位時代電子報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4/4/9
採訪.撰文/陳怡如

從解決募款需求出發,NPOchannel免費讓公益團體上架募款活動,提高曝光度。網站下一步要做的,是拉進企業力量,讓NPO與企業合作行銷,用商業機制調動更多資源。

不到兩年時間,成功募集近1,500 萬元善款,這是7,005位捐款人,用近2 萬筆捐款達成的金額。聚集這股力量的,是公益募款平台「NPOchannel」。

一手催生網站的創辦人張幼霖,是少見融合公益與企業經驗的管理者。攤開他22年的工作履歷,NPO與企業端幾乎各半,這段混血經歷,成就他獨特的思考觀點。

他在創立NPOchannel前的最後一個身分,是擔任喜憨兒的行銷總監,從2005年開始,他用8年時間,把商業思維帶進喜憨兒裡。他上任的第一役,就是把喜憨兒的中秋禮盒鋪到超商通路中,還有後來獨樹一幟的喜憨兒餐廳,也都出自他之手。

張幼霖回憶,他第一次拜訪全家時,刻意不找公關部門,而是找事業部主管,主動表達願意比照一般企業,負擔通路抽成和物流費用,而非尋求免費贊助。

過去喜憨兒對成本控制較不精確,為了緊抓利潤,他開始精算原料、包裝、運費和通路成本,最後才訂出禮盒售價。沒想到第一年在全家就賣出6千盒月餅,現在加總所有通路,一年銷量已超過10萬盒。這一戰讓他學到,「運用市場機制調動社會力量,不再用同情、可憐跟施捨尋求資源。」

後來他從研究所論文題目出發,思考如何用更大的網路力量幫助NPO張幼霖在腦中想了一輪NPO的需求:募集志工有地域限制、捐贈物資又非每天需要......,最後決定以「募款」這個長期需求,和朋友出資250萬元,在20126月推出NPOchannel

所有立案合格的公益團體,都能在網站自行刊登募款活動,NPO只要負擔給銀行的金流費用,網站不收取任何的抽成或上架費。張幼霖認為,大多平台會抽取勸募費用,「不是這樣不好,而是我看到下一個未來:網路這麼發達,以後不用再透過中間商才能找到NPO。」

對比其他的群眾募資網站,張幼霖分析NPOchannel的特色在於:「NPO需要長期募款,一般網站是適合活動式的募款。」更重要的是,「募款不光是為了錢,而是對社會溝通,講清楚你做了什麼事。」網路好可以打破過去紙本文宣的篇幅限制。

有些NPO不善於網路操作,便希望網站能擔任網路勸募的顧問。從去年下半年開始,張幼霖以收取月費的方式輔導NPO,目前弘道老人基金會和喜憨兒都是輔導對象。透過分析精細的網路數據,NPO的募款成績也直線上升。他透露,去年7月弘道的募款金額只有4千多元,11月接受輔導後,12月的募款金額便大幅增加到50萬元。

引進企業元素,創造三贏

但張幼霖想做的,並非只有募款而已。「我找遍經濟理論都說『雙邊市場』,沒人告訴我還有『三邊市場』。」他口中的雙邊,指的是買方和賣方,以NPO來說,就是公益團體和社會大眾,「可是我想把企業帶進來。」他認為結合公益團體、社會大眾和企業,才是NPOchannel最獨特的價值。

他以手上適合的公益題材,媒合有意發展公益的企業夥伴,兩者一起行銷,過去他在兩邊累積的豐富經驗,正好可以派上用場。他舉例,去年11月開始輔導三地門鄉地磨兒文化藝術協會,讓來自部落咖啡的好味道能被更多人看見。烹煮咖啡的意象,正好和熱開飲機品牌「大家源」相符,未來雙方就能結合銷售。

另一個企業模式,是以消費行為出發的「買就捐」。張幼霖設計實體貼紙讓企業認購,只要消費者購買貼上貼紙的產品,企業就捐出一定金額的善款。貼紙上的QR Code,完整記錄捐款證明,解決捐款流向不透明的問題,「這張貼紙就是公益憑證。」去年第四季推出後,已有45家企業認購3萬多張貼紙。今年6月還會再推出電子商務平台,協助NPO、地方小農、社會企業販售產品。

網站走過初創期,今年重點就在拚獲利。張幼霖帶入企業元素的作法,或許未來新的社會企業模式,就從他手裡誕生。(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0144月號《數位時代》「一次搞懂網路金融2.0」,全國7-11、誠品等各大書店熱賣中。資料來源:《數位時代》第239)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